内部审计转型问题
wyl       2016-03-26
 

内部审计转型问题

 

一、内部审计转型是指,内部审计从以财务审计为主,转为财务审计和效益审计(亦称绩效审计)、管理审计并重。 

  1.内部审计转型是推进公司治理的需要。 

  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核心内容是推行公司治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这是现代内部审计的三个重要标志。随着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不断突出,内部审计部门不得不将公司治理列为优先审计的对象。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是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同时也只有把内部审计纳入到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总体布局之中,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完善公司治理、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加强风险管理中的职能,才能充分体现出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公司治理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内部审计转型提供了个很好的平台。所以内部审计必须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实现审计转型,使内部审计工作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企业改革的需要,同时提升内部审计的内涵。 

  2.内部审计转型是现代企业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 

  随着近年来企业改制、改革工作的推进,企业已经实现了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经济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甚至于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集团公司中母子公司的组织结构越来越庞大,层次又越来越多,公司治理中的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越来越复杂。集团管理层要在企业内部各层次之间形成和谐有效的相互支持与制衡、和谐发展的企业运作机制,必须完善企业内控机制,确保企业管理规范化。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些企业因盲目扩张、资本运作无序混乱、失控等原因引起的倒闭案例,就充分证明了缺少有效的控制,就无法保证资产的有效运作和资本的安全。内部审计只有实现在审计上的转型,才能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才能在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规避经营风险上的积极作用。 

二、内部审计转型的立足点 

  内部审计转型是个必然,但如何转型?转向何方?这必须要有明确的方向和立足点。 

  1.要在服务企业中加快内部审计转型。 

  内部审计是一项立足于企业,服务于企业,具有很强内项性的监督工作。内审部门要强化服务,拓宽领域,牢固树立监督寓于服务.防范胜于纠正的工作理念。作为企业管理当局,最 的是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否能实现,行政指令是否得以贯彻执行,经营政策和分配方案是否与经营目标相适应。 

  所以内部审计转型要关注企业目标,关注企业的重点问题,关注绩效,关注责任。站在出资人的角度,促进下属各层次企业管理层为主要对象的审计问责制和绩效考评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2.要在创新中加快内部审计转型。 

  创新是内部审计转型的核心,要从审计的理念、审计的内容、审计的方法和技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创新。 

  要以审计监督为主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要由财务控制审计为主向业务控制审计并重转变;要以查找会计错误和舞弊行为主的审计向管理审计并重转变;要由事后审计为主向事前、事中审计转变,特别注重对过程的审计;要使审计从防御为主向积极控制为主转变;要让以审计为主体的监督向审计组织协调、整合监督资源的大监督体制转变,要从传统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向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转变。 

三、内部审计转型中面临的问题 

  1.转型审计效果不佳。 

  如开展的管理审计,对促进企业提高效益作用不明显。管理审计是一种建设性审计,除审计中发现重大违规违纪或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等情况外,其审计结论不具有强制性,一般以审计意见书形式建议被审计单位采纳。对管理审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有的管理者怠于作为,得不到被审计单位的积极配合。同时提出的促使被审计单位完善管理、降低风险、增收节支的审计建议,往往由于缺少后续审计,建议得不到落实。审计效果不好,最终将影响审计转型,甚至影响内部审计的生存和发展。 

  2.审计部门任务繁重,没有更大的精力 

  深人探索效益审计、风险审计的理论与实务。目前财务行为还需要进一步规范,私设小金库、预算执行不严格、乱挤乱摊成本、任意改变经营成果现象时有发生,这样我们一方面开展财务收支审计,又耍开展效益审计、风险审计,造成审计人员比较疲劳,没用充分的时间来研究现代审计理论。 

  3.收集非财务资料难。 

  在管理审计实施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查阅财务资料,还要收集涉及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资料。但在收集非财务资料时,有时遇到下列问题: 

  被审计单位有的部门、基层单位原始记录不完整、记录的不准确。给审计工作带来难度; 

  有的部门不理解审计,认为审计只是审财务部门,找各种理由,采取拖延的办法,不愿给审计部门提供材料,甚至与审计人员发生争执; 

  有的部门提供不真实的非财务资料; 

  有的单位以保护商业秘密为由,拒绝提供标准成本、产品定额等资料,实际成本无法与标准对比,使审计工作受限。 

  4.效益审计缺乏评价标准 

  在开展效益审计过程中,由于缺乏具体的评价标准,只能根据审计人员掌握的有限资料或经验作出职业性判断,这就影响了审计质量,也增加了审计风险。如我们开展对某单位资源利用效益审计时,通过对各项资料数据的统计、归纳、对比后,因为缺少评价标准,得不出该单位资源利用程度是高是低的结论,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5.人员素质不能适应审计转型的要求。 

  目前。内审机构大部分人员为财会人员,管理、工程技术、法律、IT业人员不多,无法满足管理审计工作的需要。 

  如我们开展海外业务风险分析时,我们感到缺少人民币套期保值远期结售汇等金融知识,缺少涉外合同管理、国际政治、地理方面的知识,这样对人民币升值带来汇兑损失风险,涉外合同管理面临的风险以及地理经济等问题存在认识不够的问题。再如对供电公司变电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电力过网损耗,由于缺少电学知识,不能准确计算,导致无法核实供电收人的完整性。 

  6.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应用水平不高。 

  虽然我们启动了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但对其存在的强大分析、查询功能应用不够的问题。一些单位对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的应用,仅停留在凭证、账簿和报表的查询层面,缺乏对审前预警、审计分析和审计工具等功能模块的应用。 

四、内部审计转型的措施 

  内部审计转型工作是在继续强化原有传统审计工作的基础上,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对审计工作进一步延伸、拓展和提升。将内部审计工作渗入到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不仅要关注企业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更重要的是立足于防范,做好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提出加强管理合理性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稳步健康发展。具体来说,在审计理念上,要由重检查纠错、轻评价治理,向检查与评价、纠错与治理并重转变;在审计定位上,要由维护财经法纪、服务于执行力建设,向提升公司价值、服务于公司战略实施拓展;在审计职能上,要由单纯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拓展;在审计内容上,要由财务收支向经营管理全方位延伸;在审计方式上,要由事后审计向全过程审计转变;在审计手段上,要由手工操作为主,向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要做好内部审计的转型工作,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更新传统观念,树立服务意识与理念。 

  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型势在必行,因此搞好内审工作,作为企业及其管理人员来讲必须转变观念,认真履行监督和服务职能,着眼于预防控制,努力实现向管理效益审计转变,在促进企业加强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和提高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健全自我约束机制、防范经营风险、维护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内部审计只有转变观念,将审计工作重点转移到对管理制度和管理行为的关注上,组织开展业绩考核审计和风险型审计,才能提高效益,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型。内部审计必须由关注历史向关注现状转变,由关注结果向关注流程转变,由事后审计为主向全过程审计转变,才能实现管理效益审计。内部审计工作就是要通过转型,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为企业服务,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企业经营者为提高经济效益而进行的一项系统的经济监督活动,审计与服务是一致的。内审人员要参与企业的经济活动,更好地为企业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2.增强人员全面素质,树立自身良好形象。 

  内部审计人员只有从学习、工作和职业道德等方面提高自身的能力,才能打好内部审计的基础,做好审计工作。要增强学习力。面对目前企业发展的新形势,要加强学习,深人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活动,要重视对新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新的会计制度的学习、理解和应用。提高工作能力。要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努力提高解决审计工作中出现的新隋况、新问题的能力,要认真学习、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审计工作转型的基本内涵、原则要求和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矛盾日益复杂化,这就需要我们认清形势,关注热点,把握重点,协调关系,提高应变能力,当好领导的参谋,真正地做好企业的内审工作,服务于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审计报告审计成果的重要体现,要提升审计报告的应用价值,不仅要注重审计检查更应注重审计分析,不仅要注重问题发现更应注重原因分析。提高自身形象。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不得将其在审计过程中得到的信息随意进行披露。保证以客观、公正态度参与审计项目,赢得被审计者的信任和支持。提高审计人员的自身形象,要注重在审计中做到:量力而行、突出重点的审计工作方针,对重点问题查深查透,找出深层次的原因,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严格处理处罚行为。严明审计工作纪律是审计形象和工作质量的保证。 

  3.明确审计重点内容,拓展审计范围 

  实现审计工作由查错纠弊向绩效型、风险型审计转变,其基本含义是以加强控制、防范风险、提高效益为目标,将内部审计范围从传统的财务收支扩展到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评价公司资源利用的经济性和有效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必须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公司内部管理、决策及效益服务。内部审计应重点向内部控制评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领域拓展作业。内部审计应立足于公司经营管理的需要, 绕公司经营管理者关心的问题,以加强公司内控管理、提高公司风险防范和整体效益为中心,不断提高审计T作质量和效果。 

  4.转变传统工作职能,提高审计质量。 

  内部审计人员应强化风险意识,在审计中以风险为基础制定审计计划,从审计准备阶段开始就考虑审计风险,并按照风险的高低进行排序和确认,充分收集和分析相应审计业务的资料,并将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从而降低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审计过程中,一般采取问题导向型审计方式。 

  即鼓励被审部门的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表述所关心的问题;在编写审计报告时使用正面而非责难性的措辞,对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指明可改进的方法,不简单地予以暴露;将详细性的审计建议报告直接送给第一线管理人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就地改进问题。在编送审计报告时,要注重事实的准确性、清晰性、建议的可行性、内容的重要性及报送的及时性。 

  5.改进审计手段,合理运用信息系统 

  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内审技术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审计人员改进审计方法,规范审计程序,采取现代审计手段,提高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趋势,审计工作要加强对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手段的变革,大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要利用现代化的工具开展审计工作,积极推广应用营销自动化软件和审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要将软件应用作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把办公自动化作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推动力,把培训作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保证,把网络建设作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力争将审计信息化建设推向一个新阶段。 

  6.培养集体意识,发挥团队作用。 

  内部审计部门要重视调动每位审计人员的积极性,让每位审计人员轮流当主审,不停地变换角色,出谋划策,群策群力,学会换位思考,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同事间的凝聚力,更能激发大家的热情,发挥团队的积极作用。此外,还要加强有效沟通,促进相互理解。有效沟通是内部审计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审计的整个过程。有效地沟通交流,可化解误会、消除矛盾和解决问题。要提高审计项目质量,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交流是关键。沟通既是内部审计工作者必备的素质要求,也是做好内部审计丁作的一个重要方法 

  7.注重后续审计,巩固审计成果。 

  审计报告中的审计建议体现了审计工作所赋予审计人员的责任,但是在现实中许多组织并没有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实施完善的后续审计工作,这使得内审的目的或价值得不到体现,违规违纪问题得不到纠正,有损内部审计的可信度和威信,损害内审人员的忠诚度和职业形象,最终导致内审工作成为流于形式的工作,失去了其真正的内涵价值。只有在注重后续审计,才会巩固审计成果,真正起到审计的作用。根据内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督促和帮助被审单位制定整改方案,采取后续审计或审计回访的方式,促进审计成果的运用,切实解决审计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发挥内部审计应有的作用。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地址:上海市中山西路2271号 邮编:200235 E-mail: webmaster@sbs.edu.cn

Copyright © 2010 上海商学院 审计处 沪ICP备 20010161号 (建议采用1024*768分辨率)